紫花苜蓿草種子一畝需要多少斤
紫花苜蓿是一種產量高而價值很高的豆科植物,種植紫花苜蓿一畝地大約需要6~8斤種子。但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,有可能種植環境不一樣用種量也要酌情增減,像在果樹林下套種的話就需要種的稀一些,用種量就少一些;而如果是在一些土壤環境較差的地方,紫花苜蓿出芽會低,用量就需要適當增加一些。
紫花苜蓿多是通過播種法進行種植,春播與秋播較為普遍,而好是以秋播為主,春播的時間一般是定在每年的3月到5月之間,而秋播則可以定為8、9月,一般溫度不是特別低的話,都是可以播種紫花苜蓿種子的。
請問什么是苜蓿類種子
豆科( Leguminosae)苜蓿屬多年生草本。又名紫苜蓿、苜蓿。一種重要的牧草和綠肥兼用作物。
起源與分布紫花苜蓿原產于小亞細亞、伊朗、外高加索一帶。公元前 700年波斯已有栽培記載。公元前500年左右從米甸國(即今伊朗西北部的古國)傳入希臘,公元前2~前1世紀傳入意大利,8世紀傳入西班牙,16世紀傳入美洲,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于18世紀也開始種植。中國在公元前 126年由張騫出使西域時從古罽賓國(即今克什米爾一帶)引入,先在皇帝離宮附近種植,僅供御馬飼用。以后從西安普及到黃河流域。現紫花苜蓿在 各地廣為種植。20世紀70年代,全 栽培總面積為3300多萬公頃,其中美國約占32.7%。80年代以來中國栽培面積達到100多萬公頃,主要分布在北部各省。
形態與特紫花苜蓿主根發達,側根多,主根入土2米以上,在較干旱的地區可達10米左右。莖高30~100厘米,直立或外傾,圓形或棱形,幼莖有疏毛,根狀莖發達,根頸膨大生出的分枝一般為15~60個,多可達100個以上。葉為三小葉,倒卵形,先端較寬,有齒。花為總狀花序,腋生8~25朵紫色蝶形花。莢果螺旋形,2~4圈,暗棕色,每莢有種子4~8粒。種子腎形、黃褐色,千粒重1.5~1.9克(見圖)。
紫花苜蓿適應廣,但較喜溫暖、多晴少雨的干燥氣候。年降水量以500~900毫米宜,超過1000毫米時不利于生長;低于300毫米又無灌溉條件則難以正常生長。耐寒強,種子在4~6℃即可發芽。出苗后能耐短時間的-5~-6℃低溫,成年植株能耐-20~30℃低溫。在積雪覆蓋下,-40℃低溫亦不致受凍害。生長適溫度為20~25℃,高溫會抑制生長。需水較多;每形成1克干物質約消耗水446~500克,每形成1克種子約消耗水800克。但因根系發達,有較強的抗旱能力。忌漬水,生長期淹水24~28小時即大量亡。以土層深厚、地下水位低于2米以下、排水良好的中土壤種植為宜。
中國已篩選出一批良種,如早發、生長快的關中苜蓿,高產、株型大的隴東苜蓿,再生能力強的新疆大葉苜蓿,中熟的晉南苜蓿,耐寒力強的東北苜蓿等,都能較好地適應當地的環境。
栽培播種前要進行整地保墑。中國北方一般采取冬播“寄子”(將種子播入土中,待翌春后及早出苗)或早春頂凌播種,以利抗旱保苗。中國東北、西北和內蒙古等地秋播不能晚于8月上旬;華北一帶應在9月以前。晚播則根系發育不良,影響越冬。發芽率高的純凈種子,每公頃播量15千克左右,與其他作物混播時可適當減少播量。條播行距一般15~30厘米,播種深度1.5~2厘米。幼苗生長緩慢,要加強管理,防止雜草為害。刈草后要及時追施肥料,特別是磷、鉀肥。常見害蟲有蚜蟲、薊馬、苜蓿盲蝽象、苜蓿夜蛾、潛葉蠅;病害有菌核病、霜霉病、銹病、褐斑病、白粉病等。使用農藥后需間隔一定時間再喂牲畜,以防中毒。留種栽培應選擇地勢較高、排水良好的地塊,每公頃播種量為 7.5~11千克,行距40~60厘米,增施磷、鉀肥。放蜂或人工輔助授粉可提高種子產量。
利用紫花苜蓿富,適口好,易于消化,有“牧草”之稱。初花到盛花期鮮草含水分76%左右,粗蛋白4.5~5.9%,粗脂肪0.8%,粗纖維6.8~7.8%,無氮浸出物9.3~9.6%,灰分2.2~2.3%,并含有多種氨基酸。紫花苜蓿地可以直接放牧,但青莖、葉中含皂素,要防止牲畜采食過多發生膨脹病。也可制成青貯飼料或干草。從現蕾到初花期,10%左右莖枝開朵花時刈割的第 1茬鮮草,質較嫩,價值較高。過早刈割時產量低,遲割則莖木質化增加,且易掉葉。后一茬宜在當地重霜前約1個月刈割。每次要留茬3~5厘米,以免刈傷根頸,每年后一次割草時,要留茬8~10厘米。北方干旱地區冬前割后培土,有利翌年再生。
紫花苜蓿根量多,入土深,固氮能力強,2~4年生的植株每公頃每年可固氮150~450千克。根系腐爛后可增加土壤有機質,改善物理狀,提高土壤肥力。中國北方低產地區實行糧食作物與紫花苜蓿輪作,有利于提高糧食產量。鮮草含氮0.54~0.57%,磷0.10~0.14%,氧化鉀0.31~0.46%。翻壓作綠肥,肥效顯著。紫花苜蓋枝葉繁茂,覆蓋地面能減少蒸發、保蓄水分,減輕地表沖刷,是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物。如中國西北地區種紫花苜蓿的地塊,雨水流失僅為種其他作物時的1/16,土壤沖刷量僅為1/9。在年降水量346毫米的地區,每公頃紫花苜蓿地每年沖走的土壤為93千克,而其他田塊或休閑地的沖刷量可高達3600~6750千克。
豆科苜蓿屬的 1種。多年生草本,分枝多。復葉有3片卵形或倒披針形的小葉。花密集排列于腋生的總狀花序上;花萼有毛,萼齒狹披針形;花冠紫色,蝶形,比花萼長;雄蕊10,二體(9+1);子房被毛。莢果螺旋狀盤卷,內有數顆腎形的種子。可作飼料或綠肥用的其他苜蓿類還有:南苜蓿、天藍苜蓿、野苜蓿、小苜蓿、褐斑苜蓿等。
苜蓿屬約60余種,分布于歐洲、非洲和亞洲。有許多人工栽培種。中國產12種。紫苜蓿原產中亞細亞,是一種優良牧草,具有適應廣、產量高、、耐刈割、并可增加土壤肥力等優點,故有“牧草”之稱,中國栽培苜蓿始自公元前 126年漢武帝時。今仍以西北各省栽植較多。
紫花苜蓿畝產多少
苜蓿草生產由于生長期和自然條件差異很大,播種后2~5年每畝新鮮草產量一般為2000~4000公斤,干草產量為500~800公斤。在較好的水和熱條件下,每畝可產733~800公斤干草;干旱低溫地區,每英畝干草400~730公斤;沙漠綠洲灌溉面積,每公頃干草800~1000公斤。
1.有兩種播種和播種。播種距離一般為15厘米30厘米,好的水肥可用于50厘米70厘米寬的播種,好使用飼料種子播種,也可以用小麥調整特殊很容易母。播種全田覆蓋較為完整,可以利用苜蓿覆蓋,抑制雜草生長,還要注意幼苗,否則將難以培育和管理。
2.播種密度:播種率應根據種子萌發率確定,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1公斤左右的300?450株幼苗。苜蓿生長在天然稀疏現象的存在下,當小分枝密度較小時,細枝的密度較小,因此播種速率要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。
3.播種深度:根據土壤質地和土壤水分,播種適度深,播種適宜淺。一般播種在1.2厘米2.0厘米處,不能太深或太淺,否則出現薄弱,影響產量。播種后的水分,如及時灌溉,防止干旱。
鹽城市新明悅機械制造有限公司(鹽城市明悅機械廠)生產割曬機、割捆機及與拖拉機配套的系列割臺。由于該機有體積小、重量輕,機動性能靈活、操作簡單方便省力、割茬低等優點。廣泛適用于平原、丘陵、坡地、窄小、田間地塊的作業。“明悅”牌4G、4GK系列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口碑優良,產品更是遠銷非洲、東南亞等發展中 。公司始終致力于“把農民從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”為企業愿景,秉承“品質打造品牌,創新成就未來”的經營理念,以“不斷提高產品質量,提高客戶滿意度”為方針,竭誠歡迎國內外客戶蒞臨指導、互利互惠、合作共贏,共創美好未來。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